【文化观察】“武亦姝们”的美好,背后是教育的尴尬-pg电子娱乐平台
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热播,让文化在这个春节又热了一下,起码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,武亦姝、姜闻页、侯尤雯等花季少女也的确让我们重拾才女的美好。但细究之下,无论节目形式,还是这些代表人物,都或多或少带出了一些国内教育的尴尬。相对于几个光鲜的诗词达人,这份尴尬可能与我们更切身相关。
一、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的节目形式,决定了它仍没有脱离“显摆记性”的模式
在我国电视史上,不乏一些精彩的文化、知识类节目,但限于节目时长和吸引眼球等考量,都困在了一个模式中,即用各种方法来显摆“我记性好”、“我反应快”。无论是早年央视的《开心辞典》、《三星智力快车》,还是曾红极一时的《汉字英雄》、《成语英雄》,亦或是后来央视的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》、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莫不如是。因为这是唯一符合电视传播规律的节目形式,即谁答题快、答题多,谁就赢。
但这样做的尴尬之处也显而易见:它既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方向背道而驰,又与文化学习的客观规律南辕北辙。节目考察的是应试教育的成果,获得好成绩的方法则无外乎死记硬背。
历数国内的综艺节目,除了各种唱歌节目外,无外乎三种展现形式:
一曰“哎呀太搞笑了!”,以逗人乐为己任,代表性作品有《欢乐喜剧人》、《喜剧总动员》、《吐槽大会》等语言类综艺;
二曰“他怎么这么二啊!”,以展示明星不为人知的一面,甚至以让明星做游戏出洋相作为主要卖点,代表作品有《奔跑吧兄弟》、《快乐大本营》等游戏类真人秀;
三曰“我的天啊他好牛!”,以展示素人某项超乎常人的功力为关注点,代表作有《最强大脑》等。
显然,以上三类节目中,前两类毫无教化作用,纯供消遣,只有最后一类有些教育意义。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也应归于此类。这类节目已经是目前能在电视上看到的,最有教育可能性的节目了,然而展现出来的效果,却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,胜出者也往往是应试达人。喊了那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君,此刻好尴尬。
二、“诗词达人”是一种榜样,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
武亦姝夺得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后,很多媒体引用一句话:“武亦姝满足了所有妈妈们的幻想”。
讲真,榜样归榜样,但你真的希望孩子硬背2000首诗吗?
武亦姝的诗词量据说有2000首,她今年只有16岁,算她4岁开始背诗,平均也要两天背一首并坚持12年。这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,我们羡慕归羡慕,但如果临渊羡鱼,让自己的孩子也背上两三千首诗,则大可不必。毕竟,时代不同了。
笔者小时候,家里大人常念叨的是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于是上学时一路在理科班,到了大学也学的是纯理工科。但心底里的小恶魔还是让我在毕业后当了个小编,以码字为生,大学四年算是白学。我相信全国有我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实际工作与大学所学完全脱节。
所幸现在这个时代,对人的评价早已多元化,除了有钱,再没有哪个信条被全社会信仰了。好不容易等到百花齐放的时候,如果看完一个电视节目后,再指着电视对自己孩子说:“看看人家!爸妈多么想要个这样的闺女啊……”
用北方话讲,这叫越活越抽儿抽儿。
三、“武亦姝们”背后的教育资源不均,可能才是我们真正要关注的
本届《中国诗词大会》中取得好成绩,获得广泛关注的明星选手中,除了彭敏这样以诗词当饭碗的专业人士外,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——少女诗词达人,武亦姝、姜闻页、侯尤雯等都收获了一众粉丝。巧的是,他们都来自上海。
事实上,在武亦姝们之外,上海中小学的古诗词乃至传统文化学习,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。武亦姝所在的复旦附中,姜闻页所在的上海中学,都是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;侯尤雯所在的文来中学则已蝉联了11届上海古诗文阅读大赛团体冠军。据网上的资料显示,她们几乎都出自书香门第,父母皆是知识分子,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。
侯尤雯(中)和语文老师陶丽萍(左),语文教研组长綦荆。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
除了诗词,他们还都多才多艺。武亦姝拿过首届“新闻晨报杯”上海市初中生作文实践活动第一名;姜闻页获得过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,是名副其实的理科学霸,古诗词只是做数学题累了时的消遣,顺便背背的。
在澎湃新闻网一篇名为《远不止武亦姝,上海古诗文教育传承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》的报道中,记录了一位上海的中学教师独创的“人文行走”教学法。所谓人文行走,就是带着孩子们实地考察诗词的诞生地。看看这份游览江西的旅程表:
第一天到了南昌,就“领着学生直奔滕王阁,读《滕王阁序》、《滕王阁诗》,还原作者王勃的人生”;
第二天到抚州,“参观王安石纪念馆、汤显祖纪念馆,诵王安石诗文,探讨王安石变法利弊,读《牡丹亭》”;
第三天“去欧阳修故里,探访西阳宫。并在吉安多名语文教师、教研员的帮助下,找到欧阳修家族传人欧阳水秀”;
第四天“上午去了八大山人纪念馆,下午在江西省博物馆进行总结。”
这篇报道显然是想赞扬这种游览式的教学方法,但估计全国的小伙伴们读后都要瞪大了眼睛感叹:“上海的同学们这么学古诗词的啊?!”
这种奢侈的学法,全国能有多少孩子用得上?又能推广普及到什么程度?而文中的这位老师使用“人文行走”教学法已经25年,说明上海的小伙伴们起码在1990年代初,就过上“游山玩水学诗词”的日子了。
背古诗这种死记硬背的技能,理论上不需要通过见世面、开眼界才能掌握,我也相信全国各地都有类似他们这种水平的孩子们。但有机会去央视参加节目录制,能够以十几岁的年纪,在与董卿、王立群、蒙曼这些“电视上的人”交流中侃侃而谈,不怯场,却也不得不说是得益于她们大城市重点中学的背景。
可能某个山沟里的孩子,诗词量比武亦姝多好几倍,但这个节目根本没去他们那个地区招募选手,或者在导演面试时过于腼腆、面对镜头时不敢说话,被导演认为不适合出镜而没有录取。类似这样的事情多累积几次,这个孩子此后的人生,可能就与“武亦姝们”渐行渐远了。
我们并不想鼓吹“寒门再难出贵子”之类耸人听闻的话题,仅仅一个综艺节目也确实没到那个份上,但大城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孩子们,越来越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迹象,具体说来就是不仅成绩好,还气质好,家教好,爱好广泛,多才多艺,谈吐文雅,情商颇高,英语呱呱叫……还给不给别人留活路?
结语:
从一个综艺节目中引申出一堆教育的尴尬,说实话有点牵强。但看着电视里那一个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却又不由得想起一句老话: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如果你发现人家的孩子那条跑道干干净净,自己孩子的跑道杂草丛生,跑着跑着一抬头,发现旁边那道的孩子已经跑没影了……这或许才是最尴尬的。